新华社长春6月9日电(记者王昊飞 马晓成 魏蒙)热辣的夏天即将上线了,去哪儿追求凉爽?主打“22℃夏天”概念的长白山绝对是不二之选。
打开手机导航,定位长白山,放大,放大,放大……怎么有个地方叫“干饭盆”?
“干饭盆”,是个“野生级景区”。它还有个绰号,叫“长白山的百慕大”。
据长白山文化研究会编纂资料记载,长白山区共有四处“干饭盆”,其中位于东经126度、北纬42度,地处白山市江源区大阳岔镇的“干饭盆”尤其奇葩,充满神秘色彩。进入“盆”中手机没信号、指南针失灵等现象是基础配置。
当地有句土话:“走进干饭盆,容易麻达山。”所谓麻达山,就是在山中蒙圈,迷路。“从地貌看,它是环形的山围起来的盆形山谷。谷中有谷,盆里套盆,峰回沟转。”江源区文广旅局副局长温雪松介绍,关于“干饭盆”的名字由来,当地还有个神奇的传说。
一处刻有“干饭盆”字样的石头。新华社记者 马晓成 摄
长白山文化研究会编纂资料记载了当地老人小时候听到的故事:有二十多位挖参人从关内来到这里,只留一人在进山不远处压灶做饭。做饭的人到中午焖好了一锅干饭,左等右盼不见同伴回来,他就反复给冷饭加热,直到次日天亮。他进山寻人,却再未出来。后来,人们说这批挖参人可能心术不正,被大山“焖了干饭”(被憋在大山里)。这即是“干饭盆”名字由来的流传最广版本。它的故事,还被用到一些影视剧,比如《老酒馆》中陈宝国险些迷失方向的地方。
传说虽无据可考,但是多年来外人进入“干饭盆”迷路的情况时有发生,其中不乏爱挑战的户外运动发烧友。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,记者日前来到这里一探究竟。“爬上眼前这座山,就相当于爬上了‘盆沿’。”土生土长的大阳岔镇路庄子村党支部书记丁玉君说。
记者在“干饭盆”内行走时拍摄的照片。新华社记者 马晓成 摄
“干饭盆”虽有景区之名,但更多停留于位置概念。记者在丁玉君引导下向“盆沿”行进,虽然一路拥抱入夏时节难得的林荫与清凉,但脚下的路完全要靠经验识别且非常难走。
记者实地发现,到“干饭盆”比迷路更恐怖的是取不到水。这里虽然不缺水资源,但流水都隐藏于地表以下,除非有专业工具,否则很难突破那些长达1米开外阻碍取水的石缝。丁玉君说,在大山上缺水是十分危险的,听得水声却喝不到水,如果再迷失方向,很容易威胁生命安全。
“干饭盆”神秘的另一面,是长白山区特有的原生态之美。这里是野生动植物的天然乐园,数人合抱的树木和奇花异草比比皆是,这更为珍禽野兽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。“长白山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,我们正在推动合理开发,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,以期未来让更多游客安全地分享到‘干饭盆’的魅力。”温雪松说。
长白山被誉为北半球同纬度带原始状态保存最好、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。这片绿水青山的资源太多了,其中有特点的地名远不止“干饭盆”一处。
数字系列就是其中一大神奇组合。
翻开地图看,从西到东,工整地分布着头道白河、二道白河、三道白河、四道白河、五道白河。
源于天池的鸭绿江,仅在其右岸水系一级支流中,就有了头道沟、二道沟、三道沟……直到二十四道沟,可谓“二十四沟明月夜”。还有“拐”字辈的:头道拐、二道拐……
“或因随处可见的少数民族文化而名,或因农耕渔猎的生产生活而名,或因特殊地理环境而名。”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施立学说,这些地名体现了长白山丰富的自然资源,更是长白山生态和人文场景的真实写照。
长白山区奇地多,每一处皆是风景。2024年吉林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长白山举行,这里有你看不完的诗和远方。